当前位置: 首页  ››   非遗名录 ››   市级

福清海族舞

        福清大澳“海族舞”,俗名“弄九鲤”,历经数百年形成和发展,雏形最早出于南宋时期,传说一个姓郑的渔民,捕到一条海豚,这个消息传到私塾陈宣的耳里,想劝渔民把它放生,可是当他赶到现场,海豚已被剖腹。陈宣要求把鱼皮留下,并在鱼皮内填满谷物稻草造了一条海豚鱼样,挂在门前晾干,当年秋季的一个夜间,刮西北风,吹得该海豚发出“嘘、嘘”响,陈宣把“嘘、嘘”听作“去、去”,就叫孙子以宁起床出海捕鱼。以宁到达目的地,海水还是退潮,(平时都捕涨潮)当天下网退潮、涨潮都捕,结果满载而归;之后天天早出海,天天得丰收,发了财,就把功劳归于海豚。之后渔民们都学着做鱼样,有的鱼皮不好剥,就素性用麻布缝制鱼样挂在门前,结果各渔家也都丰收了。大家都觉得鱼样有灵性,是吉祥物!从此以后每年春节、元宵节期间,渔民们就点起篝火,擎着鱼样,绕着火堆,跑火圈,以此增添节日的气氛,祈求渔业丰收,合境平安。“海族舞”的表演花样有10种,分别有“蜈蚣爬”、“三财四箭”、“六耳”、“四朵花”等花样舞步。出场顺序一般是彩旗、双灯、龙珠、龙、鳌、鱼、虾、乌贼等鱼类,断后为锣鼓。“海族舞”有益健身、娱乐,并起到宣传保护海洋生态平衡,促进传统海洋文化的研究与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