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非遗资讯 ››   非遗资讯

近乡情更怯 徘徊意犹浓:福州漆文化的叙事与随想(四)

2016-12-29 杨凡 福州社科微讯
他不是画家但撷取了漆美的画面他不是高厨但烹调着漆的味道他不是作家但博引着漆旅的文脉他一直庆幸自己生活在漆的“原乡”可以不断得到城市文化的启蒙和润泽。

(七)
  福州漆的历史开篇,从本土许多有关漆的专著里,大抵都从沈绍安开始写起。福州最引以自豪的就是脱胎漆器。福州的脱胎漆器就是福州漆艺术的代名词。今天,当我们回首建国以后那段漆文化运动的风起云涌的岁月时,我们不禁怦然心动。今天,当我们审视漆文化传承演变的历程时,我们还应暂且徘徊,频频致意。
  建国以后的漆艺术发展的历程,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应当予以明确定位:
  ——创新:从沈绍安时代到李芝卿时代。
  大而言之,从《髹饰录》以后的福州漆艺术发展的历史,应当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以沈绍安及其家族为代表;后一阶段是以李芝卿、高秀泉等艺术大师为代表。乔十光先生说:“时至今日,笼统的福州脱胎漆器,实际上包括以沈绍安为代表的和以李芝卿为代表的两个不同流派……,尽管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时间上有先有后,但从根本上,它们并不是继承关系,而是各有千秋,截然不同的两个流派。是福州漆艺的两面旗帜。李芝卿先生最知漆性,善于创新,取法中日,镕铸古今。其创作已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漆艺术作品(漆器和挂框等)。上世纪50年代,他设计了30种不同规格的漆器造型、图案。上世纪60年代,他创作了百块漆器装饰样本板和百个不同装饰的小花瓶,均足以式范后世。李芝卿先生不仅对中国现代漆器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对现代漆画也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实乃开一代风气的宗师巨匠。李芝卿先生不仅是福州现代漆器艺术的革新家,而且是中国现代漆器艺术的革新家,他给我们留下的财富不是物质的积累,而是精神的创造、文化的演进。”
  ——形态:从局部陈饰到多元展示。
  王世襄先生说:“每当漆工在用材、制器、作胎、花色创造,诸艺结合,状物写形等方面取得成就,定将给髹饰工艺带来变革和发展,可喜的是今已一一见之于漆画。”建国前后,在李芝卿、沈福文、高秀泉等先辈对漆表现形式和髹饰技艺的不断创新的基础上,1960年中央美院研究生乔十光到福州工艺美术学校学习传统漆工艺,在福州开始了现代漆画的实验性活动,并推动了当代中国漆画运动的全面崛起。沈绍安家族使漆器从日用型为主进入以观赏性为主的领域,乔十光先生等一代艺术家推动了使漆器向中国当代艺术,最终成为中国美术的正规画种的跨越。而福州的漆艺术也从局部的空间装饰而向平面的、立体的、复合式的公共空间展示,开辟了广阔的天地。这是一段风起云涌的历史,这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漆画艺术的蓬勃发展,带动福州漆艺术的群众创作大合奏,成为建国以后福州乃至全国漆艺术的最强音。1960年以后,乔十光先生十余次回福州办展,对福州倾注了深厚的感情,最经典的一幅漆画“三山两塔一条江”,自署“三山门下”。乔先生的情感,不尽在于漆画,更在于他对漆的原乡挥之不去的缱念和情怀!
  ——定位:从产品出口到中国制造。
  有一组数据似乎比较可信:民国20年左右,福州漆器行业已达全盛时代。据1935年福建年鉴统计,当时全市制造脱胎漆器的企业有45家,从业人员235人,销售额全年达25万元之多。从当年客居福州的美国人托马斯的《福州漆器》文中所列举的1925-1950年福州海关出口数据来看,绝大多数的脱胎漆器均为出口。当时,外国人对福州漆器的评价是:“福州有一个特别有名的工业,即漆器的制造。它是独占经营的,因为其它地方生产的漆器都不如它美观。”“但是数量不大,假使能提高生产水平,并且设定一家有限公司来经营的话,它的产量是会大大增加的。”“这样的漆器外表美观,显得特别漂亮,来福州的人一定要带走几个这样的产品。”“在本世纪初,让欧洲商人们感到满意的是,商人们能够在任何时间内订购福建的产品,而且它们准确地履行合同,不误船期。”建国以后三十多年,福州脱胎漆器产品,不仅畅销国内省、市,而且远销世界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出口展览先后达三百多次,赢得世界各国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他们用“珍贵的黑宝石”、“东方难得的珍品”、“髹饰之光”、“人间国宝”、“东方人的眼波”等词句来形容福州脱胎漆器的精美。80年代,福州脱胎漆器各种款式、花色、规格达18大类、388种规格2987个品种,其中出口的产品至少就有20个系列614种。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福州第一脱胎漆器厂的“飞马牌”脱胎漆器,福州第二脱胎漆器厂的“地球牌”脱胎漆器,均分别获得“国家工艺美术品百花奖”和“国务院有关部委优质产品”奖。大量的漆器均以“中国制造”为底款,通过“中国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外贸出口,成为福州名闻遐迩的艺术品牌和中国对外交流的文化形象。
  1991年、1992年分别举办的中日两国漆艺家座谈会和“中国、日本现代漆艺展”,是中日之间漆文化艺术的一次完整对话和深度交流。这是福州漆艺术总体层面与世界接轨的自觉和冲动;这是福州漆艺术超越单纯的主体或平面的樊篱而寻求升华的尝试和努力;这是漆融入生活、拓展人生、关照环境、尊重自然的重要昭示!
  所有这些,似乎一下子嘎然而止!接下来的那段历史,对福州漆艺的发展来讲似乎有点沉沦和陷落。我称之为世纪末的迷茫。90年代的尘埃!
  造成这种沉沦和陷落,有其结构性的原因,据汪天亮先生分析大致有三:一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全国的传统工艺产业,面临着旧有体制与新的经济环境之间的尖锐冲突;二是当代生活方式的普及,必然意味着传统模式的日用型产品退出主流社会的日常生活市场;三是产业结构的改变,过去作为国家和地方换取外币的重要产业的地位已不复存在。除了上述结构性的原因以外,我想,似乎不可排除人们对城市人文传统敬畏心理和大国工匠精神的淡漠和缺失!
(八)
  早些年,曾经在外地购到一本日本著名民艺理论家、美学家柳宗悦的《日本手工艺》,看完以后心情澎湃,大有夜不能寐、披衣而起、推窗远眺的冲动。不久这本书就下落不明,大概是让谁分享去了。2014年,市群艺馆李君兄送我一套日本《工艺文化译丛》,其中就有一本《日本手工艺》。执手相看,如见故人。重温柳宗悦先生的日本手工艺文化之旅,回味柳宗悦先生对手工艺的畅言,引发我对福州漆文化复兴的思考,我觉得在漆工艺品或艺术品背后,似乎潜藏着很简单,也极易被人们忽视的道理。
  柳先生展示给我们的日本手工艺地图,是他经历了近20年的时间,足迹几遍全日本描绘出来的。在战后出版这本书,颇有寓意。在序言里,他认为:“现在,是不得不重建日本,特别是手工艺的时刻。”“手工艺是最具人性的工作,我认为这才是手工艺的最大特性。假如没有如此人性的作用,这个世界将会失去很多美丽的东西。”“手与机器的差异在于,手总是与心相连的,而机器则是无心的。之所以手工艺会诱发奇迹,因为这不是单纯的手工劳动,其背后有心的控制。通过手来创造的物品,给予劳动以快乐,使人遵守道德,是赋于物品美的性质的因素。所以,手工作业也可以说是心之作业,没有比手更加神秘的机器,为什么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手的工作非常重要,大家都有必要思索。”
  在这本书的最后一部分,柳先生提出了“三个问题”:首先,工匠们是怎样在传统的世界中劳作的,为什么他们拥有巨大的力量。其次,为什么实用与美能够相约,与用途结合起来才能使美之存在显现出来。最后,什么才是值得尊重的美,怎样的结果才能成为健全之美,进而说明健康的东西才是最真实的美的真理。
  ——我们不应该轻视无名的工匠,支撑着他们的是伟大的传统力量,所以对此是不能小看的。即使他们是渺小的个人,但传统则是伟大的力量。熟练的手艺才能构成工匠的气质。工匠以拥有手艺的工作为荣,可以说他们是以作品为主,自己为辅,所以没有企图在一个个的作品上都签名,这样的胸怀才是应该尊重的,难道不是吗?因为他们的存在是由作品来决定的,所以要留下他们的作品,而不是把名字留下来。在那里没有邪念的空间,所以才能与无心的深度相结合。这个世界的美由无名的工匠们负责,这是多么重要啊!
  ——与美紧密结合着的生活就不值得珍重吗?换言之,通过与生活的结合能够使美更为深化吗?日常生活才是所有的美之中心,蕴含着文化的根源。人类真正的价值,就在日常生活中最为直接地得以表现。如果我们的生活被丑陋之物所包围,那么生活质量将沦为低下,心态将在不知不觉中被扭曲,从而陷入粗野而没有润泽的状态。一国之文化在其国民的日常生活中最能得到体现。要想使生活有深度,无论如何都应该与美相结合。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不会有完善的生活。
  ——器物是为了实际用途而制作的,是生活和美相结合的桥梁,人们每天使用的器物在美的世界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如果器物很丑,生活中就失去亲切感和温和感。即使是非常平凡的器物,在人类的生活中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崇尚自由美术的时代,不自由的工艺被轻视也是有其原因的,然而不可思议的是,正因为有了如此的不自由,美感反而被体现出来,美感是与各种束缚同时存在的。服从于用途,是顺从自然之要求;为材料的性质所制约,则是迎合自然之礼物;服从于手法,是遵守自然之规律。从人类角度来说是不自由的,但从自然的角度来说则是理所当然的。
  ——实用的产品存在着美,是因为其背后有各种法则在起作用,这就是他力之美。他力所指的是超越了人类的力量,自然、传统、规律都是巨大的他力,顺从自然才是诞生美的主要原因。因为一旦全部交付于他力之时,就会进入新的自由之中,建立于自力基础之上的美术品中好的作品很少,原因就在这里。实用并未亵渎美,美因为实用才变得更为实在,为了使这个世界成为美的国度,实用品担负了重要的职责。美与实用不是相背离的,与实用结合在一起的美,才会有巨大的价值。
  ——在这里起到关键作用的是服务与劳动。首先,必须是好的劳动者,才会是名副其实的实用品。劳动者的体质不能软弱,也不能没有善心,不具备承受艰苦工作的强壮体质和忠实服务的坚定意志是不行的。同样,要是缺少了这些性质,器物就不能称作好作品,评定物品的好与坏的标准,只需看它是否具有健全的身心就可以了。在这一点上,东西和人类是相同的。
  ——怎样性质的美可以被尊为第一呢?答案是健康之美,那是自然需要的最淳朴、最正当的状态。我们必须尽量培育健全的美之性质,这也是保持一国文化健全的缘由所在。在各种各样的美之中,再也没有比健康之美更能为这个世界带来幸福的了。
  ——健康的状态所蕴含的意义是无事、寻常,这也是最为自然的状态。必须明白,无论这个世界有着怎样的美,“正常之美”才是最终的美。有朝一日,所有的美都会以此为目标回归正常。说到“正常”,可能会被理解为平凡,其实再也没有比平常更高深的境界了。更可贵的是,具有健康性质的物品,其造型是很单纯的。如果说不复杂的造型就不美,将会多么不方便,单纯的器物反而能够更加丰富地显现美的形态。应该承认,这样的构成是多么可贵。单纯的东西应当被更多的恩惠所关照,美与单纯、健全有着很深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