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角
当前位置: 首页  ››   非遗视角 ››   非遗视角

古老与新声 | 福州人,你每天用的这把梳子可能大有来头!

在老福州,人们或贫或富,年幼或老,都离不开一样东西,那就是梳子。而老福州最出名的梳子,便源于从前各个街巷里的一家家角梳店,它们随着时间的发展一路传承延续,能留存至今的不多,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感。

1933年,中国受邀参与美国芝加哥世博会。那个时候整个中国馆只有区区10余万元的投入,展馆仅是一座日本乡村式样的简陋木屋,赛品仅陈列寥寥数样。正是在这样简单的条件下,福州角梳、福州油纸伞与福州脱胎漆器同时获得美国芝加哥百年进步博览会金奖,被誉为“福州三宝”。这个发展历程近百年的老技艺,如今也在走向新的未来。


福州牛角梳制作技艺在古代就长盛不衰,据考证,到了清代,福州已有了颇具规模的制梳行业。从清末到抗战前夕,是福州角梳业的兴盛时期。由于精美实用,造型小巧,福州的角梳业在民国初年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一举成为全国三大制梳产地之一。

上世纪30年代初,福州角梳业已经发展到89户980人,年产角梳278万支,鼎盛时期,福州角梳业曾出现过多达150家店号。在历史上,福州市区的主要角梳生产分布在洋头口至茶亭手工一条街,其中作坊密布洋头口、斗中街、河上村、安淡等区域。传承自悠久的历史,如今福州角梳的传承与发展,也依托在部分坚持老技艺的角梳制作者身上。

1951年,黄兴前往福州角梳合作社拜师学艺,通过自身的刻苦和努力,潜心研究角梳,逐步研创出一套新一代的角梳制作技艺。梳杏角梳文创馆是一家老字号的牛角梳店铺,位于三坊七巷中的南后街,创始人商茂梨于1988年拜黄兴为师,他将老一辈的传统技艺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观察,潜心研究角梳品质和制作技艺,研发出新一代的角梳制作工艺。30余年间,商茂梨先后在台江文化古街、三坊七巷、道山路及闽越水镇等地开设手工角梳馆,推广传播角梳制作技艺。


福州宝锐牛角梳则起源于王高春,1915年王高春开始在茶亭街的角梳店当学徒制作角梳,出师后在街上开设了一个家庭作坊,名为“恒春角梳店”。王高春之子王能俊长大后接过了父亲的衣钵,到王能俊之后,角梳传承人便不局限于家族内部传承,而是广收学徒传授技艺,第三代传承人刘永信便是其徒弟。2002年开始,宝锐牛角梳现在的掌门人刘铁光开始学习制作角梳,2006年正式拜刘永信为师,系统地学习角梳制作手艺,并成为了第四代传承人。2010年开始,他陆续在贵州千户苗寨、杭州宋城、平潭古城等旅游景区开设门店,不断在全国范围内扩大福州角梳的影响力。


现今,“福州角梳制作技艺”的分布区域以福州市为主,并扩散至闽侯、罗源、闽清、连江、永泰等周边郊县。

福州角梳历史悠久是传统工艺的典型代表,角梳以动物角为原料,主要挑选釆用南方水牛角和北方绵羊角,要求质地坚实,不取料、打坯、开齿、打磨、装饰等易弯裂,不伤皮肤的牛羊角来制作各种款式与大小不一的角梳。

拿到原料后需要先晾干一年左右再投入打磨,通过锯料、凿料、打胚、平胚、压胚、画胚、锯胚、开齿、粗沙、细沙、踢齿、抛光等十几道工序,并尽力保证每一步都做到满意。

角梳的品种繁多,根据作用来分,有日常梳、按摩梳等;以大小而论,有适合粗厚头发的大梳、适合细软头发的篦梳等;按材质来分又有水牛角、黄牛角、牦牛角、羊角等......除此以外还有刮痧板、按摩器、背锤、镯子、发簪等等,很大程度上囊括了不同需要的人群。福州角梳的发展变化既是百姓需求的体现,也表现了手工匠人不断寻求创新的精神。时至今日,保护传统手艺、坚持优良匠心依然是现存角梳制作者们需要用心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