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角
当前位置: 首页  ››   非遗视角 ››   非遗视角

古老与新声 | 解密福州金鱼的前世今生…

金鱼,色彩艳丽,体态优美,游姿曼妙,美曰“金鳞仙子”。福州是“中国金鱼之都”“世界金鱼看中国、中国金鱼看福州”为业界共识。

中国是金鱼故乡,有1700多年养殖记载。福州人大约在五六百年前开始养金鱼。1489年,明朝弘治年间的《八闽通志》第一次记载“金鱼”。1501年,明代方志学家黄仲昭的《兴化府志》记载“金鱼……近好事者自福州移来始有之。” 

福州人爱养金鱼,一是因它有很强观赏性,“皇冠尽权媚,丹顶亦风流。金玉水中仙,四季美情柔”。人们赋予它金玉(鱼)满堂、年年有余(鱼)的美好寓意,金鱼文化深入人心。二是养金鱼是很好的休闲怡情方式。三是与防火有关。因为福州民居多为木构建筑,人们在天井置大缸,蓄井水防火。积水会生孑孓,故缸内养金鱼。

几百年前,金鱼通过福州经琉球传到日本,成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使者。至清时,福州金鱼养殖业已较兴盛,清末郭柏苍《闽产录异》卷六“鳞属•盆鱼”记载:“‘盆鱼’即金鱼,福州南台银湘浦业此者数十家。”

银湘浦在今广达路与学军路交叉口附近,水路交错,池塘众多,是养鱼的好地方。上世纪80年代,世代养金鱼的林金伙和林玉华堂兄弟,联合村民投资建起双丰渔场,养殖方式由盆养发展到水泥池饲养,金鱼出口国外。90年代这一带拆迁,渔场迁到近郊。

1952年, “屏麓山庄”的金鱼世家主人邹鼎捐献的5000多尾珍贵金鱼游入西湖,其子邹恒、邹穆被招来养金鱼。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湖金鱼发展到动物园,发展到市园林局花木公司西湖“金鳞小苑”和新店琯路两个渔场,两个渔场由叶其昌承包,金鱼销往国内外。2010年,市区最后一个琯路渔场被拆迁。

福州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20℃左右,温暖湿润,四季皆可养金鱼。闽江水系水源丰沛,水质柔和洁净,福州金鱼场基本都设在河边、溪边,天然饵料(像水蚤和红虫)充足。历代有养殖经验丰富的匠人。这些都为养金鱼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

福州金鱼以品种多品质好闻名遐迩,“个大、型美、色艳”是其特色。福州金鱼常见品种现有80多个品系,传统品种有福寿、琉金、虎头(寿星)、红狮头、花狮头、珍珠、鹤顶红、蝶尾、高头球、望天球、龙睛球等。其中各个渔场主打的福寿(福州兰寿),体型健硕,头瘤饱满,尾柄粗壮,色彩丰富,有二三十种,深受国内外鱼友青睐,最贵一尾被拍到9.6万元天价。精品鱼代表有福寿、熊猫蝶尾等。福寿是上世纪80年代香港东海水族公司老板陈镇平从日本拍回兰寿交由西湖渔场繁殖,1988年由叶其昌培育成功,叶氏成为“中国兰寿鼻祖”。

福州金鱼养殖企业现有70多家,主要分布在闽侯南通“十八重溪”、荆溪镇关中村和高新区南屿、长乐漳港、闽清东桥等地,其他地方也有零星养殖。养殖面积2千多亩,年销售高品质金鱼1500多万尾,是国内最大的精品金鱼出口基地,国内金鱼比赛一多半以上的奖项被“福州金鱼”摘取。大型养殖场有闽侯潘国诚、张文春、刘德泉王桂龙、长乐黄福连、闽清李永杰等人的渔场

在市区,三坊七巷塔巷有全国首家金鱼博物馆——国潮金鱼博物馆。它是非遗展示与科普研学基地、非遗传承保护单位,名誉馆长叶其昌是福州金鱼培育技艺非遗传承人。市民在这里不仅可欣赏到福州金鱼,更能深入了解福州金鱼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