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护载体 ››   教学基地

福州市台江实验小学少儿闽剧培训基地

福州市台江实验小学少儿闽剧培训基地

福州市台江实验小学少儿闽剧培训基地位于福州市台江区同德路76号,占地280台江实验小学所处的 “老三保”一带,恰是福州城区“虾油味”最重的古老街区之一,街坊邻里不管是上了年纪的老一辈还是年轻人,都还保留着用福州话打招呼、闲聊天的生活方式,每逢婚丧嫁娶或传统节日,社区都会应民众要求在公共空地上邀请专业演员进行评话、闽剧等传统曲艺表演,丰富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闽剧又称为福州戏,是福建省的五大剧种之一,迄今已有400年历史,但是闽剧这一非物质文化正面临着观众老龄化、断代的危机。如果学校能够把闽剧这一福州文化瑰宝引进校园,学开来,传下去,那该是一件怎样意趣双赢的好事啊!得益于这得天独厚的地理及人文环境,台实小的师生们为传承闽剧艺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了一番不寻常的努力。一、与市闽剧院牵手,寻求专业引领。在福州市教育局、市文化局、台江区委宣传部的共同关爱下,学校与福州市闽剧院共同创办了少儿闽剧培训班,不仅举行了隆重的签约授牌仪式,还郑重地确立了台实小闽剧培训班的组织机构。这为学校的闽剧之路开了个好头。

福州市台江实验小学少儿闽剧培基地组织机构

主任:齐榕(台江实验小学校长)杨东(福州闽剧院院长)

副 主 任:翁诗泓(台江实验小学书记)张艳 (台江实验小学副校长)负责教师:刘魁 黄娴 林挺 林晶(台江实验小学老师)

培训老师:张建斌 邹国强 赵天珠(福州市闽剧院演员)

二、丰富宣传渠道,建“福州非物质文化”长廊。学校在教学楼一至三层的走廊上建设了“非物质文化长廊”,每层一个主题,分别为闽剧、评话、伬艺。为规范文化长廊的知识内涵,学校特向福州闽剧院、福州市曲艺团两家专业团体寻求资料上的帮助,并设计出图文并茂的版面向全校师生深入浅出介绍了三项传统文化艺术的基本常识,在校园中营造出浓厚的非物质文化氛围。学校还在教学楼四楼新建“名人、诗词、童玩、特产、美食”为主题的闽都文化墙。学校的艺术长廊,使师生们不知不觉中重回老福州,走进宝贵的家乡文化遗产。学校还在校门口的宣传栏长期开辟一个版面,向广大家长及群众介绍学校开展闽剧工作的情况,这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也让家长们的心痒痒了,支持孩子学闽剧的人越来越多,有的家长甚至在家里给孩子当起了老师,唱起了闽剧。三、科学安排课程,培训活动常态化。学校定期开展少儿闽剧传习活动,为了使活动常态化。学校为少儿闽剧培训班专门设置排练教室三间(总面积280平方米)、服装间一间(25平方米)。此外。还聘请了福州闽剧院杨东院长,国家一级演员张建斌、邹国强赵天珠老师等,对学生进行指导。每周周三、周五下午两次的训练课,他们耐心细致指导毫无训练功底的学员,精心传带。学校也派出辅导老师共同参与指导。“少儿闽剧培训基地”成立至今5年多,共培训小学员300余人,为保证训练质量,学校每期从争相报名的两三百名学生中选出近50名,闽剧院的三位名角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条件分男女A、B三个班进行分层指导。就这样,闽剧班的小学员在名角大家手把手的教导中,都渐渐从表演生涩到可圈可点,“闽剧培训班”也成为台江实验小学的孩子们最向往的第二课堂!四、全体学生参与,课堂辐射主渠道。培训班的孩子成长得快,就像开花的芝麻——节节高。但部分孩子受益,并不仅是我们把闽剧引进校园的最终目的,为此,专门组织了学校的老师进行校本教材的编订,2013年9月台江实验小学闽都文化校本教材《闽韵》正式发布,本书分为低、中、高三个版本, 学校安排专门的课程由老师进行授课。《闽韵》一书从名人、特产、小吃、童谣、童玩等方面介绍了福州这一文化历史名城,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门。此外,学校大胆尝试,开展了“全校齐开口”的活动。每周五早上,在全体学生做完广播操之后,我们音乐组的三位老师轮流上台,用十分钟的时间教孩子们唱一些易学、有趣的小段子。这种口口相传的方式让孩子们更加喜欢上了闽剧、评话、伬艺,学校的乡土文化推广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实。五、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演出、比赛,扩大影响力。唱念坐打之中,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闽剧这一经典的传统艺术,学校也在小学员们日积月累的学习和表演中孕育出独具特色的闽韵校园文化,同时由学生将闽剧艺术的文化内涵辐射回家庭和社区,协同构建出和谐向的社区文化。

五年多来,我校师生共同参演的闽剧、福州话节目已有十几个,其中《搓时齐搓搓》、《贻顺哥新传》、《偶像时代》、《和谐社区你我他》、《姐妹看花》、《抬轿子》等节目受到了省、市、区各级领导的一至好评。2013.10我校的闽剧小品剧《小算盘 大爱心》代表福州市参加福建省中小学生艺术节荣获二等奖的好成绩。